Q:突发爆炸事件,威胁人身安全的常见危害有哪些?
A:3M专家:在突发爆炸事件中,威胁健康和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最广泛存在的是呼吸危害。呼吸危害主要分三类,即颗粒物、气体和缺氧。
1)颗粒物包括粉尘、烟、雾和微生物。粉尘一般为固体物质在受力条件下破碎产生;烟为物质燃烧气化后,在空气中冷凝后形成的微小颗粒;雾为液态的颗粒物,多为液体喷洒或冷凝形成;微生物包括各种细菌、病毒、真菌、毒素等,它们都属于颗粒物,在空气中一般会附着在其他颗粒物上进行传播。
2)**类呼吸危害是各种有毒气体或蒸气。蒸气是指常温常压下某些液体、固体物质蒸发或升华产生的气体。
3)第三类工业环境中常见一些缺氧环境。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因通风不良、气体置换、发生耗氧化学反应和燃烧,狭小空间中的氧气浓度降低,造成缺氧。
在突发爆炸事件中,现场往往能够遇到各种形式的危害。本次事件起因尚未确定,可能会遇到高压有害气体泄漏、有害液体泄漏、化学火灾等次生灾害。
Q:爆炸事件发生后,现场救援工作应该如何管理,才能**的保护救灾人员的安全?
A:3M专家:简单地讲,任何突发事件的现场都是分区管理的。按照现场作业内容及危害级别高低,分热区、温区和冷区,冷区外属于安全区域。
1)热区是危险排除作业区,一般也是危害级别**的区域,除排险作业,往往还需要伤员救援作业,这个区的外围用红色警示线相标识。
2)温区位于热区之外,为污染降解作业区,现场危害低于热区,其外围用黄色警示线标识。
3)冷区也是支援作业区,为热区和温区作业人士提供各种支持,其中会设置指挥部、物资存放和人员集结地点,其外围用绿色警示线标识,这也是公共人群控制线,标志着危险作业和安全区的界限。
在每个区的边界处都应设置关卡,目的是严格控制进入各区的人员职能和数量,检查进入人员的装备是否符合各区域作业所需的个人防护级别。
Q:报道中,除了消防员冲锋在救灾的最前线,还有辖区内的民警及武警等救灾人员也先后赶赴现场搜救。不同区域的救灾人员应该需要怎样的个人防护装备?
A:3M专家:在爆炸事件现场,我们通常会分为热区、温区和冷区三个区域进行管理。进入不同控制区域人员的防护装备也是需要分级的。
1)A级个体防护
A级个体防护适用于热区—危险排除区。
防护对象包括:接触高蒸气压和可经皮肤吸收的气体、液体:可致癌和高毒性化学物:极有可能发生高浓度液体泼溅、接触、浸润和蒸气暴露的情况:接触未知化学物(纯品或混台物);有害物浓度达到IDLH浓度:缺氧。
A级个体防护设备:
呼吸防护: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SCBA)
防护服:全封闭气密化学防护服,防各类化学液体、气体渗透
防护手套:防化学物
防护靴:防化学物
头部防护:安全帽
2)B级个体防护
防护对象包括:种类确知的气态有毒化学物质,不可经皮肤吸收:达到IDLH浓度:缺氧。
B级个体防护装备:
▪ 呼吸防护:全面罩正压空气呼吸器(SCBA)
▪ 防护服:头罩式化学防护服,非气密性,防化学液体渗透
▪ 防护手套:防化学物
▪ 防护靴:防化学物
▪ 头部防护:安全帽
3)C级个体防护
防护对象:非皮肤吸收气态有毒物,毒物种类和浓度已知;非IDLH浓度;不缺氧。
C级个体防护设备:
▪ 呼吸防护:空气过滤式吸防护用品,正压或负压系统,过滤元件适合特定的防护对象,防护水平适合毒物浓度水平;
▪ 防护服:隔离颗粒物、少量液体喷溅;
▪ 防护手套:防化学物;
▪ 防护靴:防化学物;
冷区以外一般只需要C级呼吸防护,适用于冷区以外的救灾人员、志愿者及普通百姓。
需要说明的是,A,B或C级防护的选择并非与热区、温区和冷区——对应,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是以应急现场危害评价为依据,根据热区、温区和冷区内的危害水平和性质分别选择反应的防护级别。
Q:如果事故现场急缺个人防护装备,现有的个人防护装备能够重复使用吗?
A:3M专家:对应急救援使用中受到污染的装备,必须及时洗消。C级防护所用面具的过滤元件,为保证发挥**防护性能,建议一般作为一次性使用。可更换式面罩在做到安全洗消后,允许重复使用。防护服、手套和鞋套等用品,在无法通过洗消保持防护性能的情况下,也考虑为一次性使用。受污染的废物处理应遵守国家有关环保 规定,建议请从事专业污染处理的公司承担,做到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