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标准委发布《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预计今年年底正式落地,届时这将成为我国首部民用口罩国家标准。这是我国**发布日常生活用防护口罩国家标准。
我国口罩销售量2014年比2013年翻了一番,2013年比2012年增加180%。但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标称可以过滤细颗粒物(PM2.5)的口罩,实测过滤效率达90%的不到15%。因而急需制定民用防护口罩标准,规范行业有序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
该标准包括了两大方面的技术内容,一是安全,二是性能。安全是该标准的核心内容,标准首先对口罩提出了基本安全要求,防止安全死角;同时还将安全指标进行了细化,详细规定了有毒有害物质等各项安全指标,有利标准实施。性能则将消费者关注的防护效果列为核心指标,防护效果将进行分级,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空气状况,今后消费者可以按选需购口罩。
安全性是该标准的重点考察内容,规定了不应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材料及再生材料,不得采用已知的可导致皮肤刺激或其他不良反应的材料;口罩上的鼻托、鼻夹等,不应存在可触及的锐利角和锐利边缘;口罩应便于佩戴和摘除,在佩戴过程中无明显的压迫感或压痛现象,口罩拱形不能过高而影响佩戴者的视线等。其他安全指标还包括含有微生物指标、口罩下方视野指标、环氧乙烷残留量指标等。细化的安全指标有利于标准的实施。
新国标按防护效果将口罩的防护等级分为A、B、C、D四级,各级对应的防护效果分别不低于90%、85%、75%、65%;各级适用的污染环境分别为严重污染、严重及以下污染、重度及以下污染、中度及以下污染。为满足在空气严重污染情况下仍需外出人群的防护需求,标准设置了特级防护级别。
各防护等级口罩应能将相对应的污染环境下吸入的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浓度降低至满足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空气质量指数类别良及以上的要求。以A级防护级别为例,推荐在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达500μg/m3~700μg/m3时使用。此外,新国标还对色牢度、甲醛、吸气阻力、微生物、下方视野等9项内在指标做出详细规定。